目的:探讨牵正散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 140 例,分为对照组 70 例,牵正散组 7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牵正散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牵正散,记录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和治疗后 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研究对象入院时和治疗后 14 d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p-PLA2)、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牵正散组总有效率升高,总不良反应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牵正散组NIHSS评分、CSS评分、血清Lp-PLA2、NF-κB、IL-2、IL-6、TNF-α水平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牵正散组治疗后NIHSS评分、CSS评分、血清Lp-PLA2、NF-κB、IL-2、IL-6、TNF-α水平降低,AD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PLA2、NF-κB与ADL评分负相关关系明显,与CSS评分、NIHSS评分、IL-2、IL-4、TNF-α正相关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良好;其机制可能与牵正散降低NF-κB、Lp-PLA2 水平,进而抑制炎性反应以及改变血流动力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