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体重指数(BMI)、血脂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 年3 月~2022 年3 月福清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0 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体检孕妇95 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孕37 w的凝血功能、血脂指标和不同时间点的BMI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 37 w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短,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前、孕 16 w和孕 37 w的BMI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的总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凝血功能和血脂指标异常风险,且容易致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提升,临床可对凝血功能、血脂指标及BMI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具体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