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作为外来宗教,传入古代中国这个拥有强大中央集权和先进农耕文明的封建王朝,必然会走上中国化的道路.而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很大程度上讲,就是指儒学化.在宋代,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特点突出,佛教吸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将儒学思想应用于佛门,使佛教完成了较彻底的中国化.而也正因为这种中国化,才使佛教深入人心广泛流传,社会影响空前巨大.儒佛两家的交融是交互性的,相互渗透的,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佛教为求生存发展,不得不引入儒家思想对自身进行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文化及政治环境;另一方面,佛教思想的传入也给中土文化带来了冲击,造成深远影响,以儒家为代表的主流思想吸收佛教思想的成分,形成更为完善的思想体系,甚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而服务于政治.这样的相互交融非常直观和深刻地体现在包括石刻艺术在内的世俗化的艺术形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