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原初意义上的“伤痕文学”给我们展示了:人们对“文革”的记忆是如何通过个人性的记忆转化为集体性的记忆,这种转化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正是这种集体性的记忆,给我们修复和建构了“文革”的历史.然而,在整个新时期文学中“文革”的创伤记忆并没有随着“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文学流派的到来而消失,相反,它是无处不在的,它一直存在于作家的作品中,如王蒙、张贤亮、王安忆、韩少功、阿城、史铁生、张承志、阎连科、王小波、林斤澜、杨显惠等作家,都写过关于“文革”给人造成“伤痕”的作品.只是这一次,它们再也不能引起强烈的社会轰动效果,只能是一种零散的“文革”创伤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