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解读隋初郑、苏乐调音阶对应

解读隋初郑、苏乐调音阶对应

扫码查看
隋初朝廷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音阶的对应,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深深地影响了我国一千四百多年来音乐发展的路线.郑氏所采用的音阶对应方式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将胡琵琶的定弦(以子、中弦,老、缠弦不计)调高(转动弦轴绞高)大二度变二者音阶的"三声不同"为"一声不同",同时创立了八声音阶用于实践.这样,不仅融汇贯通了当时的中外音乐,而且也奠定了后世音乐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虽然发现有这种调首音阶相差大二度的现象,但均未能注意到这是由定弦高低所带来的变化.因此,除了"之、为调式"概念之外,还应包括定弦变化的因素在内.而对于那时繁乱的乐调关系,从今天来看只要紧紧抓住这种今称之的"调号音",就可以揭示其调式、调性运用的实质.总之,今天的音乐无一不是隋唐燕乐调之遗,形成了我国传统音乐的乐调运用与特殊韵味,成为我国今天非物质音乐文化的显著特点.

庄永平

展开 >

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201103

郑、苏乐调对应 弦绞高大二度 调号音 之调式 为调式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

23BD074

2024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西安音乐学院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TPCDCHSSCD
影响因子:0.271
ISSN:1003-1499
年,卷(期):202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