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与分配规律研究

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与分配规律研究

扫码查看
以大岗山林区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林区内沿海拔352~775 m杉木人工林样带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已发表的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材积源生物量法(乔木层)、样方收获法(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和森林类型法(土壤层)研究大岗山林区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有机碳含量随年龄和器官的变化均不显著;杉木林乔木层碳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和林分郁闭度对杉木乔木层碳密度的影响显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杉木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0 cm以上土层内变化较大,40 cm以下变化较小,受枯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不同年龄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变化较复杂;不同年龄杉木林枯落物碳密度大小次序为: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和近熟林,储存碳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植被碳库)与地下部分(土壤和枯落物碳库)之比为1∶3.72,地下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碳库.
Characters of Carbon Density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魏文俊、王兵、白秀兰

展开 >

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2

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杉木人工林 碳密度 器官 年龄 林分密度 立地因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资助项目

30590381-062001-06

2008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48
ISSN:1000-2286
年,卷(期):2008.30(1)
  • 26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