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极濒危植物中华水韭安徽居群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极濒危植物中华水韭安徽居群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扫码查看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的安徽天然居群的小尺度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根据来自4个酶系统的4个多态位点所提供的7个等位基因(Acp-4a、Acp-4c、Mdh-1a、Pgm-2a、Pgm-26、Pgm-2n和Prx-1a),运用等样本频率和等地理间隔两种方法分别对33株个体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值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华水韭的安徽居群的遗传变异具一定的空间结构,近距离内呈斑块状分布,远距离内呈渐变衰退或双向渐变模式,斑块的大小约为24 m,并在69~223 m和389~576 m内存在间断分布,在大于360m的范围内,个体之间表现为明显不相似.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生境隔离、随机漂变和繁殖方式共同影响的结果.本研究在等位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华水韭的濒危机制,为其保育策略的健全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Study for Genetic Structure in a Isoetes Sinensis Population in Anhui

汤飞燕、李守淳、陈媛媛、李作洲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7

空间自相关系数 空间遗传结构 保护生物学 中华水韭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KSCX2-YW-2-5030870259

200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38
ISSN:1000-5862
年,卷(期):2009.33(4)
  •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