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作者身份"切入,思辨语言之妙——《手指》(第二课时)教学与思考

从"作者身份"切入,思辨语言之妙——《手指》(第二课时)教学与思考

扫码查看
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手指》不仅语言幽默风趣,更折射出作者丰子恺先生"有趣的灵魂".教学第二课时,可从作者的多重身份切入,引导学生思辨语言之妙:读"画家"丰子恺,感受文本语言的画面感;读"漫画家"丰子恺,理解文本语言的幽默感;读"文学家"丰子恺,体会文学作品的意义感.最后,搭建读与写的桥梁,学习丰子恺的言语智慧,用文字来"绘画".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

杨树亚

展开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邮编:210019

《手指》 思辨性阅读 言语智慧 作者身份 语言特点

2024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ISSN:
年,卷(期):20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