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共生与衍生: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再观察

建筑共生与衍生: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再观察

扫码查看
反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别具一格的建筑和连续排布的空间形态特征,究其缘由,一方面,归于类型化建筑单元的复制与重叠;另外一方面,在尺度、形制接近的不同建筑类型之间,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共生和衍生的效应.对此类现象进行观察,不仅能了解基础性的地域建筑形式,还有利于深层次挖掘传统空间组合关系的更多内在原因.文章旨在从象山校区建筑共生与衍生现象出发,以符号学、建筑形式类型化角度,对象山校区设计中如何做到"民族性"与"现代化"的交融及建筑"形"与"意"的当代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Architectural Symbiosis and Derivation: Re-observation of XiangShan Campus of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毕向前、周言

展开 >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象山校区 共生与衍生 符号学 类型化 地域建筑

2020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影响因子:0.173
ISSN:1672-4909
年,卷(期):2020.(9)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