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更新中的留改拆

    熊鹰
    1页

    老旧街区更新"留改拆"的实践——以相如故城老西街更新为例

    熊鹰张瞳唐菱李月...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老旧街区的更新改造也由最初大拆大建的简单改造模式发展到现阶段的少拆、不拆的"留改拆"模式。文章通过南充市蓬安县相如故城老西街片区的改造设计案例,探索新阶段城市更新"留改拆"在设计中的运用。

    城市更新老旧街区留改拆

    寻常巷陌,凝聚时空——人本视域中的上海方志馆概念设计回顾

    沈浩然李宁王健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方志馆设计理念已经渐渐被代替,人本理念的应用成为当代方志馆设计的必然要求。平衡建筑理论强调知行合一,以人为本,并总结出特定为人、环境融合、获得感动等设计原则。文章通过对过往方案的回顾,总结人本视角下城市公共场馆设计的诸多问题,以进一步理解平衡建筑理论和人本设计理念。

    平衡建筑人本方志馆设计空间场所

    当代高校体育馆的适应性研究——浅析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综合体育馆设计

    董箫欢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当代高校体育馆正面临着场地集约化、造型独特化、功能复合化等设计趋势。文章通过对上述设计趋势产生原因的分析、案例的研究,到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综合体育馆设计策略的论述,提供了一些应对高校体育馆设计趋势的设计思路。

    高校体育馆适应性场地集约化造型独特化功能复合化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

    耿玫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筑行业趋向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高校建筑人才数量巨大、质量同化的背景下,高职建筑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文章引入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基于该模型提出的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的战略思维,提出"主动适应""应用性""校本化"的策略,探索有效的高职建筑人才培养路径,提高其与用人岗位的匹配度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以此来促进建筑行业健康有序运行,进而形成院校发展、学生进步、市场繁荣的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波特五力模型人才培养就业竞争力

    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设计理念的融合与实践

    兰莎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高层建筑在绿色设计理念下的融合与实践,分析了高层建筑面临的环境和资源挑战,总结了绿色设计的主要原则,并提出了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绿色高层建筑的发展需要各方面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包括建筑体型优化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高效设计、建筑机电系统的智能化和雨水与废水的收集利用等。通过相关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我国绿色建筑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层建筑绿色建筑体型优化围护结构

    基于竞赛驱动的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孙宏磊伍婷玉刘晓刘铭心...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当前应届生就业单位普遍反映本科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无法直接满足企业需求。因此,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针对应用型本科生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以学科竞赛为抓手,通过竞赛驱动培养本科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科竞赛与行业需求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新工科竞赛驱动综合能力本科生培养土木工程

    疫情滤镜下的大学校园低碳建筑——以模块化架构的韧性空间为例

    马守恒曹犇武文科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突发的新冠疫情,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严峻考验。大学校园也失去了以往的宁静和祥和。本团队从低碳、健康、便捷三个角度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进行优化设计,设计出了大学校园疫情期间模块化隔离用房。该隔离用房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普通居住建筑。因此,文章将着重对设计中的闪光点,包括平面功能、立面组合、节能技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剖析,以期为后疫情时代建筑的多元化设计提供参考。

    新冠疫情低碳健康便捷模块化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光伏百叶几何参数节能模拟研究

    张建超杨毅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两类子气候区若干城市的典型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南、西、东朝向分别设置光伏百叶系统,并对光伏百叶若干关键几何参数(百叶宽度L、百叶倾角A、百叶间距比RdL)进行控制变量和模拟,以研究光伏百叶几何参数与建筑能耗综合值的相关性,最终得出各几何控制参数对发电量、建筑能耗的影响机制,以及单目标优化、综合优化情况下的参数最优取值。

    夏热冬冷地区光气候区光伏百叶建筑能耗

    共享中的场所精神——以福州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医工交叉研究中心为例

    董弘禹陈建东吴木生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产业园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承载科研创新活动的空间所需要"共享"以促进思维的碰撞,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文章以福州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医工交叉研究中心设计为例,通过共享空间的场所营造,从场地规划、空间与功能组织出发,探索科研建筑共享空间的营造策略。

    场所精神共享空间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