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在地建造的场所性思考——以武夷山竹筏育制场为例

在地建造的场所性思考——以武夷山竹筏育制场为例

扫码查看
"地域性"模糊的界定使定式化、符号化的地域建筑设计模式屡见不鲜,然而地域建筑的场所性并非单一的图像或建构导向.因此文章首先将"在地建造的场所性"定义为基于场地条件的时间与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以武夷山竹筏育制场为例,分别探究其3个方面的场所性建造策略:规划布局、空间体验与时间变换,进而对在地建造的场所性手法进行总结,希望为地域主义建筑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
A Study on the Locality of InSitu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Wuyishan Bamboo Raft Farm as an Example

贺鑫

展开 >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地域性 符号化 规划布局 空间体验 时间变换

2021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影响因子:0.173
ISSN:1672-4909
年,卷(期):2021.(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