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型乡村家庭生产场景互助性特征及机制研究

工业型乡村家庭生产场景互助性特征及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乡村振兴背景下,浙北地区乡村一、二、三产业快速融合发展,地域农人的生计方式朝非农转型,引发生产行为模式和生产空间分异,导致生产空间及家庭生产场景的发展趋势由单一转向多样化.文章以浙北安吉碧门村21处农宅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行为注记及入户测量等方法,获取新农人生产行为和农宅生产空间数据,提炼家庭生产场景结构并依据互助性水平将典型样本划分为低、中、高3类.研究发现行为参与人数、参与人互动关系共同决定了工业型乡村家庭生产场景的互助性水平.互助性水平越高,生产空间的规模越大,空间层次越丰富.研究通过厘清家庭生产场景中"行为-空间"作用机制,归纳有助于提升互助性水平的空间设计策略.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Interactivity of Family Production Scenes in Industrial Villages

仲利强、刘胜昆、叶倩衡、蓝家泰、王竹

展开 >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生产行为 生产空间 家庭生产场景 互助性水平 工业型乡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9YJAZH12120BZX132

2023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影响因子:0.173
ISSN:1672-4909
年,卷(期):2023.(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