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单季稻小麦轮作区灰飞虱发生规律

单季稻小麦轮作区灰飞虱发生规律

扫码查看
为了明确单季稻-小麦轮作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的发生规律,采用灯诱法、盘拍法、盘刮法、黄盘诱集法对灰飞虱周年发生,特别是在寄主转移时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主要在适宜藏匿的场所越冬,其中常规耕翻出主要在田边田头的禾本科枯死杂草或其它密生植物、稻套麦田主要在田中稻残桩中,灰飞虱的越冬效率为50% ~ 60%.稻套麦田灰飞虱夏冬寄主间的转移效率约为10%是常规耕翻麦田的20倍,其冬后基数分别是机械浅旋耕和常规耕翻田的35倍和77倍.灰飞虱周年只有一个迁移扩散高峰期,与小麦收割时间基本吻合.移栽后水稻上灰飞虱数量锐减,大田前期灰飞虱主要来源于秧苗带入的未孵化卵块.通过比较发现稻套麦优化了灰飞虱的越冬环境,是近年来灰飞虱大发生及其传播的水稻病毒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压低灰飞虱越冬基数是灰飞虱水稻病毒病能够得以有效控制的前提这一新观点.
Factor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of Laodelphax striatellus in a single rice-wheat rotation

程兆榜、何敦春、陈全战、季英华、任春梅、魏利辉、周益军、范永坚、谢联辉

展开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南京 210014

福建农林大学病毒研究所 福州 350002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 211171

灰飞虱 寄主转移 越冬 稻套麦 水稻条纹叶枯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 控制策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苏省支撑计划

3030023031201506201003031BE2009385

2013

应用昆虫学报
中国昆虫学会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应用昆虫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79
ISSN:0452-8255
年,卷(期):2013.50(3)
  • 2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