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融入路径
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融入路径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取向模式,更多关注部分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的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为学生本身资源取向模式,着眼于服务全体学生,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现存的优势与资源去应对和解决自身心理问题。教育实践中应当注重发现并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帮助学生去充分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以建立更充足的个体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全面提升学生自我救助能力。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龙丹、康钊
展开 >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2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出版年:
2022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影响因子:
0.025
ISSN:
年,卷(期):
2022.
(7)
被引量
1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