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我担当与预期自我意识情绪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自我担当与预期自我意识情绪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扫码查看
网络道德是指调节人们有关互联网活动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本研究对836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自我担当、预期自我意识情绪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结果显示,自我担当通过预期自豪与预期内疚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调节了直接路径.教育对策:通过爱国教育和红色教育等途径有效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担当意识,从而诱发其预期自豪和内疚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积极响应国家网信部"清朗行动"的有力号召.

肖啸

展开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湖南 长沙 411205

自我担当 网络道德 预期自我意识情绪 自我效能感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委会项目(2019)

XSP19YBZ082

2022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影响因子:0.034
ISSN:
年,卷(期):2022.(8)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