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探讨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MAS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4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18年7月至12月期间病理诊断为MASC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及EVT6⁃NTRK3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3~66岁,男女比例1:1.所有病例均为单发性肿块,直径1.3~2.2 cm.镜下4例肿瘤组织均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排列呈微囊状、囊性⁃乳头状、腺管样、实性片状⁃巢团状等多样化方式,腔隙内常见嗜酸性分泌物,核分裂像不常见,4例均未见凝固性坏死及脉管、神经侵犯.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7(CK7)、S⁃100、乳腺球蛋白、SOX⁃10、GATA结合蛋白3(GATA3)均弥漫阳性表达,而DOG⁃1及其它肌上皮标记P63、α⁃SMA、Calponin均呈阴性.3例肿瘤Ki⁃67增殖指数小于20%,另1例约35%.其中3例肿瘤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EVT6⁃NTRK3基因融合.结论:MAS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涎腺上皮源性肿瘤,形态温和,排列方式多样,其独特的免疫表型S⁃100、乳腺球蛋白共表达,而DOG⁃1阴性可将其与其它低级别涎腺肿瘤鉴别开来,必要时FISH检测EVT6⁃NTRK3融合基因有助于明确诊断.
Mammaryanalogue secretory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4 cases

李扬、宋国新、李明娜、贡其星、陈文、丁颖、曹灵

展开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江苏 南京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疾病研究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预防科,江苏 南京210029

涎腺 乳腺样分泌性癌 免疫表型 ETV6⁃NTRK3基因融合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2018?87

2020

口腔生物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

口腔生物医学

CSTPCD
影响因子:0.423
ISSN:1674-8603
年,卷(期):2020.11(4)
  • 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