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反起干原理”在求补集时的巧用
“反起干原理”在求补集时的巧用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充分抓住学生和教师在生活经历中,师生共有的那么一段逆反心时期的同感,二者找到亲近感的同时,充分利用补集的定义,要求在全集中不属于某个指定集合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也就是反起干,在全集中进行排除某个集合中的元素。这正好是逆反期的同学们曾经有过的心理经历,反起干。利用原理的相似性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把求补集知识与技能植入到“反起干”这一原理,融入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当知识和技能与自身的同感产生共振时,容易产生成就感,再加上趣味性的因素刺激,容易一下子转化成了把握知识与技能的切入点,愉悦的学习心情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寓教于乐,仿佛一下子和老师一起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学习便成了快乐的事。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石志刚
展开 >
作者单位:
汉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四川 汉源 625302
关键词:
反起干原理
全集
补集
边界值
列举法
描述法
区间
出版年:
2013
课外阅读(中旬)
华夏出版社
课外阅读(中旬)
ISSN:
1009-9514
年,卷(期):
20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