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稻强再生力种质创制及遗传分析

水稻强再生力种质创制及遗传分析

扫码查看
当前直接选育的再生稻专用品种较少,其制约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再生力种质的缺乏.选用8个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恢复系,按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通过系谱法进行定向选择和种质创新,以再生芽出鞘率为指标,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恢复系再生力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再生力性状受控于加性效应基因和显性效应基因的共同作用,同时易受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的影响;(2)再生力性状狭义遗传率(h2A)和广义遗传率(h2B)的估计值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且广义遗传率明显大于狭义遗传率;(3)恢复系闽恢3301和亚恢627的再生力性状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向加性效应和负向显性效应,适合作为筛选强再生力的亲本材料;(4)创制的新种质Ra201、Ra202、Ra212再生芽出鞘率较高,再生力强,其中Ra202低节位腋芽萌发优势明显,可作为亲本用于籼型水稻再生力基因挖掘和利用;(5)再生稻品种选育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传统育种技术,具有间接鉴定和早期筛选的优点,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取得了良好成效.
Developing germplasm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strong ratooning ability in indica rice

林强、郑长林、林芳、郑莉、王洪飞、蒋家焕、解振兴、姜照伟、张建福

展开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350018

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州350003

福建省南平市种子管理站,南平353000

福建省浦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浦城353400

展开 >

水稻 恢复系 再生力 种质创制 遗传效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福建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科研专项福建省财政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

2017YFD0301602-012016YFD03005082018R1021-5STIT2017-1-1

2021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9
ISSN:0023-074X
年,卷(期):2021.66(2)
  • 1
  • 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