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

夏建白

旬刊

0023-074X

csb@scichina.org

010-64036120

100717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科学通报/Journa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科学通报》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和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能在一个比较宽范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自然科学各研究领域最新成果的主要窗口之一。《科学通报》进入了国际上主要检索系统,如CA,EI,日本《科技速报》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以下系统: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CDE),SCISearch,Current Contents(PC&E)和Research Ale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中国人群不稳定颅内动脉瘤的标志物和风险分层模型

    唐海双王硕刘清源
    5195-5196页

    全球癌症负担:终生患癌风险与公共卫生挑战

    李煜昊游以勒王胜锋
    5197-5199页

    古气候研究揭示两极冰盖不对称演化对全球气候的重大影响

    黄建平
    5200-5202页

    用于碳烃分离的共价有机框架

    李帅乔亮崔岩迟克彬...
    5203-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烃化合物的高效分离不仅对石油化工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也对推动化工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碳烃化合物相近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开发高效的分离技术带来了显著的挑战。目前,碳烃化合物分离主要依赖于能源密集型和成本高昂的精馏或萃取等技术。开发基于不同碳烃化合物分子结构间细微差异的分离技术和新型分离材料,为碳烃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和利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具有高度可调的孔结构和孔化学环境,为碳烃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概述了目前COFs材料用于分离纯化碳烃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COFs材料在碳烃分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开发高效碳烃分离COFs材料提供了新研究思路。

    共价有机框架碳烃化合物吸附分离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进展

    罗博煜刘拓宇孙智滕越...
    5213-5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QS)是一种感应细胞密度,并相应地调控基因表达的自诱导系统。细菌利用群体感应系统实现细胞间通讯,响应邻近群落的种群密度和物种间与物种内组成的变化,调控菌体的生理特性,对细菌群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群体感应系统因其结构简单、机理清晰而广泛应用于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本综述概述了群体感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基于不同自诱导因子对群体感应系统进行分类,分析了其多样性、串扰和正交性等特点,说明了群体感应系统调控蛋白与信号分子的结合机制,阐述了群体感应系统用于生物传感器,特别是肠道和皮肤菌群监测以及构建合成生物学群落等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旨在加深对群体感应系统调控机制的理解,以期为更加全面且深入探究群体感应系统调控机制和扩大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范围提供帮助。

    群体感应系统合成生物学细胞间通讯合成微生物群落生物传感器

    数字孪生在先进同步辐射光源部署应用的评估与展望

    徐德庭叶芬郑雷马陈燕...
    5225-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多基础科学领域对先进同步辐射光源的持续需求,亟须推进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向过程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光源设备升级。近年来,数字孪生成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新兴重要技术。大科学装置的数字孪生成为提升装置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加速材料发现的新途径,并使设备的管理运行、材料的射线表征过程等整个大装置系统生命周期走向智能化。本文面向数字孪生在先进同步辐射光源中的部署应用,总结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发展及运行现状,梳理了数字孪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探讨了数字孪生在同步辐射中的关键技术,概述了数字孪生在能源、催化及医疗等同步辐射重要应用出口的现状,结合先进同步辐射线站硬件特点,重点评估了在先进同步辐射科学发现中数字孪生的部署要点,并提出多尺度模拟数字孪生在先进同步辐射光源未来发展中的赋能展望,为推动数字孪生在未来同步辐射领域中的部署应用、助力科学突破提供科学参考。

    数字孪生同步辐射智能化多尺度模拟

    硅橡胶基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杨梦梦连兵金伟超聂艳影...
    5242-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子信息和航空航天领域的迅速发展,新一代智能化、小型化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不断涌现,对轻量化、柔性、多功能化的高性能电磁屏蔽材料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由于有机硅材料具有耐高低温、耐辐射、耐臭氧、超疏水性、阻燃性、生理惰性、电绝缘性等特性,以硅橡胶为基底的复合电磁屏蔽材料不仅具有质量轻、柔韧性好和易加工成型的特点,还可满足恶劣环境下对电磁波屏蔽的需求,在通讯、航空航天、人体防护等领域极具应用价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在介绍电磁屏蔽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对硅橡胶基电磁屏蔽材料最新研究动态进行简要综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电磁屏蔽复合材料有机硅材料硅橡胶导电网络填料网络

    基于材料本体及其表面改性的管道防蜡技术研究进展

    范开峰朱新月余春浩黄俊...
    5259-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蜡原油在油气田开发、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常因温度变化而导致蜡沉积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安全威胁。常规的防蜡工艺,如加药、升温、工艺改造、通球清管等,存在成本高、效果不理想、污染大等问题。为此,通过改变管道材料、对管道表面涂敷特殊涂层及对表面进行改性来进行防蜡的新技术为解决传统蜡沉积问题提供了新选择。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具有低表面能、耐蚀抗磨等特点的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在管道防蜡方面的实验机理研究及应用现状。其次,分析了涂层技术在防蜡深层机理、效果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技术现状。此外,探讨了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在防蜡领域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化学防蜡和电化学防蜡两大分支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并对上述防蜡技术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展望。

    非金属材料管道涂层化学改性电化学改性防蜡技术

    结直肠癌前病变的蛋白图谱研究进展

    罗苑珂王佳梅罗斯敏李雪珂...
    5271-5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尽早发现具有恶性转化风险的结直肠癌前病变,对于实现CRC预防关口前移有重要意义。随着检测技术的日益发展,通过蛋白图谱可实现对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微观病理变化进行刻画。本文以结直肠腺瘤、锯齿状病变、侧向发育型肿瘤为主,回顾了结直肠癌前病变的蛋白相关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从癌前向癌转化过程中特征蛋白的种类、表达变化与相关作用机制,这些蛋白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癌前病变的恶性转化,这些机制包括细胞增殖与凋亡、上皮-间质转化及免疫逃逸等,同时,本文也讨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如可供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样本类型局限、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应关注的方向,包括扩大研究队列、拓展样本类型、多组学联合机器学习开发预测模型以及加强基础实验研究等,以期为全面了解结直肠癌前病变发展至癌性病灶的蛋白图谱变化、挖掘CRC早期诊断标志物以及药物靶点开发提供思路。

    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蛋白质生物标志物作用机制

    河流地震学:地震学方法拓展河流水文的连续动态监测

    杨婧蕾刘静栗帅闫晓东...
    5287-5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流系统通过水沙搬运过程在塑造地表景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河流水文和泥沙输移研究是分析河流运动规律、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但其监测长期以来受困于传统的河流监测方法对动态过程的时空变化刻画不足的限制。河流地震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结合地貌学、地震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利用布设在河岸或河道的地震检波器,收集、解析包括湍流、推移质等多种噪声源产生的震动信号,对河流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地震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河流水文监测研究方法的局限,有助于深入对河流综合地貌系统的动态监测与理解,促进了固体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和水文学的交叉融合。本文综述了河流地震学的方法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应用进展,并归纳总结了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该学科未来应用的展望,旨在为河流地貌监测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河流地震学推移质输移水文监测背景噪声地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