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开远小龙潭新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及古猿时代的讨论

开远小龙潭新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及古猿时代的讨论

扫码查看
小龙潭煤矿发现的禄丰古猿开远种(Lufengpithecus keiyuanensis)是中国南方已知最早的中新世古猿化石,但其年代一直存在中中新世晚期和晚中新世早期两种争议,原因在于化石在地层中的准确层位不能确定,以及对一些象类和猪类化石年代学的解释存在分歧.本研究报道了小龙潭首次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Stegolophodon latidens)及其准确层位,为解决开远古猿的年代学疑问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脊棱齿象具有非常快的演化速率,从早中新或中中新世早期的m3具5脊,中中新世晚期M3具5脊、m3具6脊,晚中新世早期M3具5~5.5脊、m3具6~7脊,到晚中新世中期M3具6脊、m3具7~8脊,形成了一个年代意义非常明确的演化序列.新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材料M3具5.5脊,m3具7脊,主齿柱由于中附锥前移与前中心小尖愈合,后中心小尖不特别退化,成显著的“Y”型,二脊以后各脊呈不同程度的倒“V”型,这些特征与巴基斯坦中西瓦利克(Middle Siwaliks)晚中新世道克派珊(Dhok Pathan)组下部9.3~8.3 Ma之间的脊棱齿象形态非常相似,甚至略显进步,两者都可归入缅甸下伊洛瓦底(Lower Irrawaddy)晚中新世早期耶南当(Yenangyaung)动物群的宽齿脊棱齿象.对小龙潭之前发现的其他猪类和象类化石的修订,也支持小龙潭动物群年代为晚中新世早期的结论.新发现的化石层位于小龙潭组煤层的上部,接近灰白色泥灰岩的布沼坝组底部.根据原始资料记录,新发现的象化石与19世纪50和80年代分别发现的开远古猿极有可能为同一层位.近年来的古地磁数据认为该化石层的年代为11.6/11.7Ma,恰位于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的界线,比西瓦利克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年代略早,这种不一致留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The new fossil record of Stegolophodon latidens from the Xiaolongtan locality, Yunnan, China, 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age of the Lufengpithecus keiyuanensis

李春晓、吉学平、张世涛、罗俊、苏艳萍、李艳波、甄明、侯素宽、江左其杲、张晓晓、朱云生、徐怀立、白晓春、杨溢、王世骐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部,昆明650118

云南大学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昆明650500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云南省煤田地质局,昆明650218

开远市文物管理所,开远661600

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300201

红河州文物管理所,蒙自661100

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昆明650093

展开 >

小龙潭煤矿 宽齿脊棱齿象 禄丰古猿开远种 晚中新世早期 生物年代学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

XDB26000000XDA20070203XDB31030106QYZDY-SSW-DQC022GJHZ1885

2021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9
ISSN:0023-074X
年,卷(期):2021.66(12)
  • 1
  • 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