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晚更新世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地区的环境演变

晚更新世以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地区的环境演变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Taklamakan Desert,northwestern China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扫码查看
选取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西部南-北大断面为考察路线,综合运用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9个河流-湖泊(及静水)-风沙沉积地层的古环境特征进行了解析和探讨.目前这些剖面都处于风沙环境,但保存的古河流沉积和湖泊(静水)沉积暗示这些区域都曾是河流所到之处或较长时间被水体淹没.通过光释光测年方法对河流和湖泊的起始时间进行了界定;选取颜色、粒度和磁化率等代用指标明确古环境意义,古环境代用指标值与野外沉积相的判断结果基本一致,河流和风沙沉积的粒度较湖相沉积为粗,磁化率总体较低,湖相沉积的碳酸钙含量较高.研究区河流和湖相沉积的持续时间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自晚更新世以来至少经历过3个相对比较湿润的时段,即约70~50 ka、末次冰期冰消期(约17~11 ka)和全新世晚期(约5~2 ka).对比分析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古环境演变过程和机制与中国北方地区其他沙漠、沙地存在显著区别.

杨小平、杜金花、梁鹏、张德国、陈波、Patrick Rioual、张峰、李鸿威、王旭龙

展开 >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地球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6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1

展开 >

沙漠 地貌学 第四纪 环境演变 光释光测年

2017FY1010014167218241430532

2021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9
ISSN:0023-074X
年,卷(期):2021.66(24)
  • 7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