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先天性寨卡综合征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先天性寨卡综合征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扫码查看
寨卡病毒起初一直被看作传统的虫媒病毒,在其发现后的60年时间里仅导致零星散发病例而一直未受重视.但在2015年南美洲暴发的寨卡疫情中发现,该病毒也能经性传播.更令人震惊的是,其感染孕妇后可导致大量的以新生儿小头畸形、脑膜炎和视力障碍为特征的先天性寨卡综合征病例,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也因此宣布此次寨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对先天性寨卡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动物模型和致病机制等开展了系统研究,不仅极大加深了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同时为研发有效的抗病毒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研究工具.本文主要对先天性寨卡综合征及其致病机制领域的重要进展作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作了展望.
Advances in congenital Zika syndrome and its pathogenesis

贺梦娇、秦成峰、李晓峰

展开 >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71

寨卡病毒 先天性寨卡综合征 小头畸形 致病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770995

2021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9
ISSN:0023-074X
年,卷(期):2021.66(3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