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稻早衰突变体w14的生理学特性分析及其基因的精细定位

水稻早衰突变体w14的生理学特性分析及其基因的精细定位

扫码查看
水稻叶片早衰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均有重要影响,研究早衰的机理对于延缓衰老和选育良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诱变野生型粳稻品种云引(Yunyin,YY)获得的水稻早衰突变体w14为材料,研究了早衰突变体全生育期的生理及组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从分蘖盛期开始表现出生长势弱,生长速度慢,抽穗期出现明显的叶片早衰症状,最终突变体整株呈现衰老枯萎.亚显微结构观察表明,突变体出现明显衰老表型后,叶片表面泡状细胞破损,细胞结构排列松散,完整性降低,突变体细胞中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胞内细胞核降解.分别在衰老症状出现前后(苗期和成株期)对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进行了系统检测,表明突变体的衰老症状可能主要是由于组织CAT的活性下降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累积引起.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将目的 基因w14定位于水稻3号染色体上,位于InDel标记3-7和3-9之间大约76 kb的物理区间内.该区间内共包含8个候选基因,为该突变性状基因w14的克隆、功能研究和深入了解该突变体早衰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leaf senescence mutant w14 and its gene mapping for rice

朱永生、蒋家焕、蔡秋华、郑燕梅、何炜、陈丽萍、魏毅东、王爱荣、张建福

展开 >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州350002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350019

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福州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州350003

水稻 早衰 生理特性 显微结构 基因定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

2016YFD01018002018J010392020J0113522020NZ08016

2021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9
ISSN:0023-074X
年,卷(期):2021.66(32)
  •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