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扫码查看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变化独特,形成机理复杂,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突出.尤其,自21世纪初有研究提出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认识后,其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兴起了对西北气候变化趋势、驱动机制及影响的广泛研究,多年来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以往不同研究所用资料的类型、序列长度和时空分辨率不同,所关注的时段和区域不同,认识问题的视角和维度不同,使得存在一些分歧认识或者相悖结论.鉴于此,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研究的历史经纬,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不同视角和维度,划分了西北地区增暖与干湿变化科学认识的6个阶段;概括了西北暖湿化的驱动机制;评估了暖湿化对生态、农业及水资源等的影响;预估了未来暖湿变化趋势及其存在的可能风险;提出未来研究需要从大气、水文及生态等多学科相互作用角度探讨气候暖湿化的驱动机制、暖湿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地表水分循环对暖湿化的响应特征、暖湿化与水文和生态的耦合机制、暖湿化对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以及"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西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Progress and prospect on climate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张强、杨金虎、王朋岭、于海鹏、岳平、刘晓云、林婧婧、段欣妤、朱飙、闫昕旸

展开 >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

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兰州730020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展开 >

暖湿化 形成机理 气候变化影响 西北地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422306114197501642075043CXFZ2022J049CXFZ2021J02420JR5RA12121JR7RA706

2023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9
ISSN:0023-074X
年,卷(期):2023.68(14)
  • 3
  • 8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