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前板块构造与大陆起源

前板块构造与大陆起源

扫码查看
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并被誉为地球科学史上一场革命的板块构造理论能圆满地解释显生宙至元古宙几乎所有地质现象、过程和事件,但却无法解释太古宙大陆克拉通基本特征,包括绿岩带内高温(~1600℃)科马提岩的成因和缺乏岩浆弧安山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占太古宙陆壳总面积70%以上、几乎同时侵位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石成因,反映垂向运动的片麻岩穹窿构造样式,缺失典型的蛇绿岩、蓝片岩、榴辉岩和双变质带等板块构造特征标志.所有这些都说明,太古宙大陆可能不是起源于板块构造体制,而是起源于某种前板块构造体制,但目前已提出的前板块构造模式(如地慢柱构造、重力凹沉构造、热管构造、滞留盖构造等)同样皆不能圆满解释太古宙大陆的岩石组合、构造样式和变质作用演化等特征.正因如此,目前世界各国有若干研究团队正在攻克这一科学难题.我国学者虽无缘参与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的创立,但在过去40年里,在早期地球动力学体制和大陆起源与演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资料数据,有望在构建前板块构造理论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Pre-plate tectonics and origin of continents

continentsplate tectonicspre-plate tectonicsArcheanmantle plume

赵国春、张健、尹常青、王潮、张国伟

展开 >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珠海510275

大陆 板块构造 前板块构造 太古宙 地幔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41890831

2023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通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69
ISSN:0023-074X
年,卷(期):2023.68(18)
  •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