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与无神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与无神论
科学与无神论

杜继文

双月刊

1008-9802

w8078@sina.com

010-65262526

100005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

科学与无神论/Journal Science and Atheism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专门宣传无神论的大型刊物。其宗旨是:宣传科学精神,开展无神论教育,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该杂志致力于准确、完整、生动、通俗地宣传唯物论和科学无神论,为全国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进展、热点论域与态势展望

    赵金英王永友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近十年来收录在中国知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发文量在十年间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出现了三个显著的学术活跃期,不同时期研究前沿依次是"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宗教工作""党的宗教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研究主题聚焦于重要论述的背景溯源、思想内容、价值意蕴和贯彻践行四大论域.未来,需从整体与局部的协同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化与完善.

    习近平宗教工作重要论述CiteSpace

    青少年群体"微迷信"行为蔓延态势研究

    禚明亮袁涛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微迷信"行为主要表现为烧香祈福流行、校园迷信盛行、网络占卜现象、外来迷信传播与迷信消费火热."微迷信"侵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并且存在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威胁社会秩序.发展困境引发的焦虑、狭隘价值理念的泛滥、资本商业炒作的助推以及反迷信教育的淡化是导致青少年"微迷信"行为呈蔓延态势的主要原因.对此,需要从青少年的现实困境、媒体监督审查机制、文化娱乐市场风气与青年反迷信教育等方面对症下药,遏制"微迷信"现象蔓延,协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微迷信科学世界观意识形态安全

    五四时期毛泽东的反迷信思想探析

    曾靖涵
    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迷信话语作为现代性的产物,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知识界与政治界对于反迷信话语的建构被历史性地纳入到反抗强权、救亡图存的宏大历史叙事之中.就毛泽东同志个人而言,其反迷信思想的初步形成与他在学堂、报刊、学会等近代公共领域的广泛参与密切相关.在五四话语的浸润下,"以科学反对愚昧""以民主反对权威"构成他在五四时期认知"迷信"危害的重要思维路径.为反对迷信,毛泽东积极提倡兴办教育,扫除愚昧,推动哲学伦理革命,改造国民思想.同时,他极力倡导个人价值与自由意志,鼓励民众联合起来反抗强权.毛泽东在五四时期的反迷信话语,既体现了个人认识的形成与发展,更凸显了一个时代对于传统、迷信的批判与对现代科学理性需求.

    毛泽东五四时期反迷信科学民主

    马克思对斯宾诺莎理性神学的批判与超越探析

    蔡江帆柴千雨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斯宾诺莎以一种自然的形而上学本质的理性神替代了传统宗教的人格神,以历史方法对非理性启示真理的迷信本质进行了批判,以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代替对虚假人格神的追求,在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同时推动了哲学与神学的分离.但他以静止和抽象特性的几何学去理解自然与实体,注定了其理论中必然内含着有限与无限、观念与现实的矛盾,落入理性神学窠臼,这些矛盾导致了后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斯宾诺莎的"争夺".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思想对马克思的宗教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马克思从三个发展阶段完成了对斯宾诺莎及其以来的理性神学传统的批判与超越,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将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通过诉诸于社会实践彻底超越了理性神学体系.

    马克思斯宾诺莎宗教批判理性神学

    以唯物史观指导宗教史研究的开山典范——恩格斯晚年对原始基督教研究的贡献与启示

    刘旭宸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斯晚年对原始基督教的研究是以唯物史观指导宗教史研究的开山典范.这一系列研究通过本质论探源指明原始基督教是"人创"而非"神创";通过认识论还原出原始基督教文本中扭曲幻景的现实基础以及生成过程;通过实践论科学阐释了原始基督教在"达尔文式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并获得统治地位的原因是其思想教义与罗马帝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高度适应.这一系列研究对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和科学无神论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恩格斯原始基督教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境外宗教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危害与当代启示

    张锴王洪生汪亭友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形式之一,因其特殊的功能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后成为资产阶级围剿共产主义的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变为现实后又成为资本主义势力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工具.历史和现实表明,境外宗教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不容忽视.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根本遵循、构建防范境外宗教渗透的常态化机制、强化协同建设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实现对境外宗教渗透的整体祛魅、历史解蔽与实践匡正,对防范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宗教宗教渗透意识形态安全无神论

    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概论》通识课程探究

    陈慧明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开设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属性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概论》通识课程,是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实现无神论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最佳方式.无神论课程在讲明白"鬼神不存在"道理的基础上,要实现帮助大学生巩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目标.开课学院有必要组织《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概论》课程组编制教学讲义、教学大纲和教案,向大学生系统传授无神论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基本内容、共产党人对待宗教的态度和政策、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等教学内容,并依据应对现实中的有神论问题需要选取重点内容讲深讲透.

    高校无神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概论通识课程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涉宗教类课程的价值内涵、根本遵循与实现路径

    许潇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涉宗教类课程是指一些涉及宗教知识的课程.近些年来,此类课程常常在"大放大收"间摇摆,暂未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对其价值内涵、根本遵循、任务目标和实现路径的认识仍有待深化.事实上,高校涉宗教类课程在保证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以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校涉宗教类课程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宗教与批判神学相结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安全教育与校园政保相结合以及文化传承与文化"双创"相结合的讲授路径促成其价值与意义的彰显.

    涉宗教类课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无神论教育课程思政

    王夫之宇宙论中的无神论思想探析

    高贵朋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夫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宇宙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将"太和"视为本体,认为"太和"是对经验世界的辩证性统合,消解了理学本体的超验性;在宇宙生化论中,他认为,气是现实世界的原始基质,宇宙万物的生成衍化体现为气的隐显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气始终以某种形式存在,表征着宇宙世界的实有性;在宇宙秩序论中,他认为,气处于永恒运动之中,现实世界变化日新,展现为一个不断进化的总体秩序与趋势.王夫之的宇宙论体系将世界的起源与发展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剔除了儒学中的神秘因素,推动了我国无神论思想的向前发展.

    王夫之宇宙论无神论

    邵雍无神论思想略论

    曹栋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宋明新儒学初创及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的历史脉络下,邵雍建构了以气为理论基础的宇宙模型,展开对自然之"理"的探索.邵雍"人之神"的三个向度即精神、意念及本原皆没有宗教神灵之神的意味.他将鬼神视为阴阳二气及其神妙功能,从而否定了传统的鬼神存在.邵雍还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批判消极无为、命定、出世主义等有神论思想.深入挖掘邵雍的无神论思想,能够使人们更清楚其对我国古代无神论发展的贡献,以及丰富我们的无神论思想宝库.这对当今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亦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邵雍无神论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