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州市孕妇孕期日夜复合热暴露与早产的关联及机制

广州市孕妇孕期日夜复合热暴露与早产的关联及机制

扫码查看
[背景]全球变暖可能会增加日夜复合热的频率,但目前尚缺乏日夜复合热与早产关系的研究,且生物学机制也不明了.[目的]分析孕妇孕期日夜复合热暴露对早产的影响,并探讨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改变在日夜复合热与早产关系中的作用.[方法]所有研究孕妇来自前期在广州开展的产前环境与后代健康前瞻性出生队列.本次研究选取在2014—2017年暖季(5—10月)分娩的2449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311名早产(n=43)和足月产(n=268)孕妇在分娩时提供了血样.日热和夜热定义为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分别高于研究期间日最高温/日最低温排序的第90百分位数,日夜复合热定义为一个炎热的夜晚伴随一个炎热的白天.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并利用Anusplin空间插值方法获得所有孕妇居住地的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和相对湿度.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孕妇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和丙二醛(MDA)3种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并进行对数转换.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不同滞后天数内日热、夜热和日夜复合热引起早产的平均效应,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种生物标志物与早产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早产的发生率为6.2%.与非高温天气相比,日夜复合热在滞后3、7和14 d引起早产的平均RR(95%CI)分别为1.43(1.12~1.84)、1.24(1.08~1.43)和1.17(1.05~1.30),并且日夜复合热在滞后14 d时与孕妇血清中CRP、ET-1和MDA水平呈正相关,累积效应(%difference)(95%CI)分别为0.33%(–0.45%~1.12%)、0.59%(0.11%~1.07%)和0.57%(0.09%~1.05%),后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孕妇血清中CRP、ET-1和MDA浓度的最低四分位数Q1组相比,最高四分位数Q4组发生早产的RR(95%CI)分别为1.27(0.5~3.22)、1.51(0.61~3.72)和2.07(0.81~5.27),但上述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孕期暴露于日夜复合热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日夜复合热与孕妇血清CRP、ET-1和MD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3种生物标志物与早产也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上述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去证实.
Association of maternal exposure to compound hot extreme during pregnancy with preterm birth and the potential biological mechanisms in Guangzhou

周鹤、李致兴、陈桂敏、刘欣、董墨染、王嘉琪、陈邓周、肖建鹏、何冠豪、胡建雄、容祖华、马文军、刘涛

展开 >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1430

广东药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310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展开 >

日夜复合热 早产 生物学机制 出生队列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

2018YFA0606200818742762019A1515011264202102080565

2022

环境与职业医学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环境与职业医学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1
ISSN:1006-3617
年,卷(期):2022.39(3)
  • 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