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其流行趋势及防控形势愈加严峻,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目的]以广州市作为研究点,建立人蚊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气温影响登革热传播的机制及预估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登革热的发病风险,为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市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登革热报告病例及气象数据,数据分别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获得.2030s(2031—2040年)、2060s(2061—2070年)、2090s(2091—2099年)三个年代三种代表性浓度路径(RCP2.6、RCP4.5、RCP8.5)情景下所对应的气温数据通过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提供的5个大气环流模式(GCMs)计算得到.通过构建登革热传播动力学(ELPSEI-SEIR)模型分别拟合2015—2019年登革热疫情趋势获得模型参数,分析气温影响登革热传播的机制,然后将2030s、2060s及2090s不同RCP情景下所对应的日平均气温纳入到已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预估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登革热的发病风险.[结果]2015—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登革热4234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本地和输入病例分别3741例、493例.回归结果显示,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广州市2015—2019年登革热疫情,拟合优度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分别是0.82和1.96.气温与蚊媒习性间的"U"型或"倒U"型关系,可以直接影响蚊媒的数量,从而影响登革热的传播.结合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气温预估数据,发现大部分情景下气温升高均促进登革热传播,且流行期明显宽于基线阶段.具体来说,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登革热疫情在2060s达到高峰;在RCP8.5情景下,预估2030s发病数最高但随后呈下降趋势,到2090s明显降低,但每年发病高峰时间明显提前,集中在5—7月.[结论]气温通过影响蚊媒的习性而影响蚊媒的数量和登革热的传播,未来大部分气候变化情景下登革热疫情呈上升趋势,但RCP8.5情景下,登革热的流行风险可能受到抑制,但流行季节可能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