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先秦秦汉时期华夏族即兴歌舞能力的变化
先秦秦汉时期华夏族即兴歌舞能力的变化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先秦时期,华夏各族群普遍具有较强的即兴歌舞能力.这种能歌善舞的品性主要表现为:集体聚会中男女对歌活动比较常见,平民往往通过即时性的歌唱、讽诵等形式表达意见,高层政治人物大多能即兴歌咏,贵族阶层非常重视歌舞教育.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女性参加集体聚会的参与度和自由度大幅降低;国人阶层消失,国人通过集体讽诵批评时政的习惯不复存在;贵族歌舞教育全面衰落;儒家礼学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学说,这些因素导致民众的即兴歌舞能力趋向衰退.东汉以后是大众即兴歌舞活动急剧减少和能歌善舞之才明显弱化的时期.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胡新生
展开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关键词:
先秦歌舞
即兴歌舞
对歌
讽诵
礼教
出版年:
2024
DOI:
10.13950/j.cnki.jlu.2024.05.008
临沂大学学报
临沂大学
临沂大学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
0.263
ISSN:
1009-6051
年,卷(期):
2024.
4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