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析骨碎补治疗骨关节炎潜在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析骨碎补治疗骨关节炎潜在作用机制

扫码查看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技术与方法,探讨骨碎补治疗骨关节炎疾病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得出骨碎补的潜在活性成分和相关靶蛋白,采用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预测骨关节炎的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相对应的基因名称,采用Cytoscape及string软件构建骨碎补的化合物-骨关节炎-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在R语言中利用Bioconductor数据包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骨碎补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以PPI网络中度值(Degree)最大的靶点作为受体,关键化合物活性成分作为配体,预测受体-配体复合物结构与相互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结果 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骨碎补的关键活性成分13个,参与骨碎补主要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骨关节炎治疗靶点-骨关节炎的共同作用靶点共有92个,获得PPI网络核心基因8个,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骨碎补可以参与调控骨关节炎34条信号通路,其中包含白细胞介素-17(IL-17)、细胞凋亡、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骨碎补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能够形成最佳复合体。结论 骨碎补治疗骨关节炎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过程,与多种靶点、信号通路协同调控有关。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Gusuibu (Drynariae Rhizoma)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杨永菊、王俊峰、范春博、关雪峰

展开 >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骨碎补 骨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辽宁省中医康复学学科建设项目沈阳市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10010239A0017520-204-4-38

202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0.775
ISSN:1673-842X
年,卷(期):2021.23(12)
  • 4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