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现代化救济制度的文本建构与赈灾实践的背离——以1938-1942年河南水旱蝗灾为例
现代化救济制度的文本建构与赈灾实践的背离——以1938-1942年河南水旱蝗灾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本文先以官方文书为史料,从动因、过程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分析政府的现代化救济制度建构.然后以1938-1942年河南国统区水旱蝗赈灾实践为案例,分析赈灾的必要性、赈灾响应速度及赈灾举措.最后,将该赈灾案例置于现代化救济制度建构进程之中,从组织、经费、理念三个层面动态分析救济制度的文本建构与赈灾实践的背离,揭示全国抗战时期官方文书中的救济制度现代化建构并不是基于其赈灾实践,官方文书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巨大反差在民国时期亦同样存在.这意味着必须将救济制度与赈灾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苗艳丽
展开 >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赈灾实践
现代化救济制度
全国抗战时期
河南国统区
灾荒
出版年:
2024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社(天津)有限公司
历史教学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321
ISSN:
0457-6241
年,卷(期):
202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