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用收获法研究了山西太岳林区榛子、虎榛子、黄刺玫3种有代表性的灌木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生产力。3种灌木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54。3、43。3、35。7 t·hm-2,其中木本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比例为:榛子群落75。67%、9。9%、14。4%;虎榛子群落80。3%、8。7%、11。0%;黄刺玫群落76。7%、11。0%、12。3%。在活生物量的构成中,3种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占32。7%、30。6%、34。7%;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占67。3%、69。5%、65。3%;这种生物量结构与同一地区的乔木林生物量的结构正好相反。对灌木树种生物量的相对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树种的总生物量、枝干生物量及叶生物量与基径平方乘高(D2H)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表现出与乔木树种类似的相对生长规律,关系式W=a(D2H)b可较好地描述这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