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丹红杨×通辽1号杨杂交子代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丹红杨×通辽1号杨杂交子代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Genetic Variation Analysis of Leaf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Populus deltoides cl.'Danhong' × P.simonii cl.'Tongliao 1' Hybrid Progenies

扫码查看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成星奇、贾会霞、孙佩、张亚红、胡建军

展开 >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

杨树 子代 叶形性状 遗传变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315706692017YFD0600201

2019

林业科学研究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科学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96
ISSN:1001-1498
年,卷(期):2019.32(2)
  • 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