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应物象形——浅析传统雕塑语言的当代转换
应物象形——浅析传统雕塑语言的当代转换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维普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雕塑,作为一种空间艺术造型景观,除了美化空间之外,还通过静止的形象反映着社会生活和文化审美状态,表达着创作者的审美意趣、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其艺术语言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传统观念认为雕塑与绘画一样,都要在深入观察对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突破对象的形体表面的局限,从而得其韵、塑其神,让视觉的知觉活动与想象力结合,产生出最佳的视觉审美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应物象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审美观念的转变,虽然应物象形的造型观依然适用于当代文化语境,但是传统雕塑语言需要结合当代语境进行一定的转换,让雕塑这一造型艺术服务于新时代下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李伟
展开 >
关键词:
传统雕塑
应物象形
应物赋形
造型观
表现语言
转换
出版年:
2020
艺术工作
鲁迅美术学院
艺术工作
影响因子:
0.078
ISSN:
2096-076X
年,卷(期):
2020.
(2)
被引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