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走向
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走向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创新探索,是在文化生态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有益尝试.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区域属性上具有文化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文化生态存续良好、民众生产生活有序、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及以试点方式展开保护性探索的特点,鉴于其不同"身份属性",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出立体化、综合性、生活化、公共化和有序化的特性.立足于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通过合理有序的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更富活力,不仅成为活态的文化资源库,还成为生活美学和生态美学的实践场所.在多元文化主体的自觉参与中,保护区内将形成良性循环的文化产业生态圈,推动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楚国帅
展开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关键词:
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众
文化产业
出版年:
2021
民俗研究
山东大学
民俗研究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69
ISSN:
1002-4360
年,卷(期):
2021.
(3)
被引量
7
参考文献量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