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理念下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获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形成国际潮流,并取得巨大成绩.伴随着专业化、系统化的非遗保护工作的展开,中国学界也针对这一热点现象和相关问题开展了学术研究,研究的深入逐渐引发了对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的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兴起和发展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传统学科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厘清其与这些学科(特别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之间的关系,对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归属、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黄永林、邓清源
展开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9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
学科建设
学科定位
国际背景
中国实践
基金:
项目编号:
20STA024
16JJD860009
出版年:
2021
民俗研究
山东大学
民俗研究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69
ISSN:
1002-4360
年,卷(期):
2021.
(5)
被引量
9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