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创伤理论视阈下《第七天》与《白噪音》的苦难书写对比研究
创伤理论视阈下《第七天》与《白噪音》的苦难书写对比研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以创伤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第七天》和《白噪音》的苦难是如何通过创伤表现、创伤缘由和创伤恢复来呈现的.《第七天》的创伤症状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小人物身上,《白噪音》中的创伤表现则为群体性的文化创伤,二者的创伤缘由都可以追溯到社会环境层面,时代发展的洪流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苦难印记.余华笔下的人物创伤在"死无葬身之地"得到了和解,德里罗作品中的美国人直面苦难,探索新可能.无论是哪种方式,两部作品都折射出苦难下的温情和力量.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苦难书写,揭示文学创作中创伤体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希望能为理解当代文学中的创伤主题提供新的视角,反思后现代社会中的创伤现象,探索走出创伤的可能.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徐梦瑶
展开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创伤理论
苦难书写
《第七天》
《白噪音》
创伤愈合
出版年:
2025
名家名作
名家名作
ISSN:
年,卷(期):
202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