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机遇与路向
日常生活的现代与后现代遭遇: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机遇与路向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近代以来遭受了一个被现代性所殖民的过程,民俗成为知识的对象和改造的对象,于是有民俗学或多学科民俗研究的发生与发展.这种由比较简单的意识形态和更加简单的政治方案所规划的再造日常生活的工程发展到"文化大革命",传统的日常生活蜕变为文化遗留物.近30年的社会进程重新把文化遗留物复兴到日常生活中,其中一些部分重新成为公共文化.民俗学群体如果把知识生产定位于对这个自发过程的学术和思想自觉,就有机会在利用后现代思想氛围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享太平"创造知识条件的同时成就自身的事业.
外文标题:
Everyday Life's Modern Encounters with Post-modern: Disciplinary Opportunity and Trend of Chinese Folklore Studies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高丙中
展开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日常生活
遗留物
民俗复兴
出版年:
2006
民间文化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民间文化
ISSN:
1008-7214
年,卷(期):
2006.
(3)
被引量
44
参考文献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