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了探索雨养农业区不同小麦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特点,以黄淮南部大面积种植品种济麦22、安农0711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设置4个密度处理(225×104株·hm-2、375×104株·hm-2、525×104株·hm-2和675×10 4株·hm-2),对其分蘖特性、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茎秆强度、倒伏指数等性状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随处理密度增加,各品种的冬前茎蘖数呈上升趋势,穗粒数和茎秆强度呈下降趋势,倒伏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茎蘖数、穗数、成穗率及产量等性状变化趋势受品种及试点区域影响.在五铺和大杨试点,当处理密度由225×104株·hm-2增加为675×104株·hm-2时,济麦22、安农0711和烟农19的冬前茎蘖数(2015年)分别增加75.2%和133.1%、72.3%和72.6%、127.1%和80.1%,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穗粒数(2015和2016年)平均分别减少13.0%和12.6%、12.6%和9.7%、19.9%和14.3%,且在五铺试验点2015年烟农19以及2016年各供试材料在两种处理密度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茎秆强度(2016年)分别减少36.3%和6.2%、22.8%%和21.o%、45.6%和33.2%,且在五铺试验点各供试材料在两种处理密度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本区域小麦生产可通过选择茎秆强度高、抗倒伏的品种,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潜力,最终获得高产.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Composition and Lodging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卢杰、董连生、常成、司红起、马传喜

展开 >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6

小麦 种植密度 产量结构 倒伏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

CARS-03SQ2017ZY030040

2021

麦类作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麦类作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86
ISSN:1009-1041
年,卷(期):2021.41(1)
  • 1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