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的氮高效大麦DH株系评价

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的氮高效大麦DH株系评价

扫码查看
为了筛选大麦氮高效种质资源,以花30和8份不同诱变来源的DH株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高氮(160 kg·hm-2)和低氮(45 kg·hm-2)两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DH株系对两个氮肥水平的响应,同时对不同氮效率类型DH株系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氮肥水平下,根据平均产量可将花30和8份突变体材料划分为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四种类型.双高效型株系在两个氮肥水平下均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而低氮高效型株系在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这为籽粒产量的提高奠定了生理基础,也可以作为氮高效种质材料筛选的基础指标.本研究还分别获得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DH株系,其中双高效型株系A9-47和低氮高效型株系A5-24在两个氮肥水平下氮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氮素吸收效率提高所致,双高效型株系A1-184在高氮水平下氮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氮素利用效率提高所致,而低氮高效型株系A4-17在低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也略高于亲本花30.这些种质材料的获得为氮高效育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Evaluation of the Double Haploid Lines of Barley with High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Derived from Mutagenesis Combined with Microspore Culture

高润红、徐红卫、郭桂梅、宗营杰、李颖波、杜志钊、陈志伟、陆瑞菊、王亦菲、刘成洪

展开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201106

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上海201106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上海200335

大麦 干物质和氮素 氮效率 氮素吸收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学科领域建设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建设计划项目

农科国推2019匹配-0731801353CARS-05-01A-02农科创2017B-01

2021

麦类作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麦类作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86
ISSN:1009-1041
年,卷(期):2021.41(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