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能化公共艺术的审美属性及社会功能探析

智能化公共艺术的审美属性及社会功能探析

扫码查看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以智能化公共艺术为主体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对人类身心影响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本文以智能化公共艺术的审美属性辨析为途径,尝试对此问题予以回应,在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下,构建智能化公共艺术审美功能的解析框架,从生成性、交互性、共时性三个维度阐释具身认知理论在智能化公共艺术审美特征及个人审美体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由此拓展智能化公共艺术的审美研究视角,以期探究智能化公共艺术进行社会美育参与的意义,为当代智能化公共艺术创作实践提供综合性判断和启发.

刘逸鸿、于幸泽

展开 >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艺术研创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

展开 >

具身认知 生成性 交互性 共时性

2024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美术大观

影响因子:0.123
ISSN:1002-2953
年,卷(期):2024.(4)
  •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