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美术大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美术大观

辽宁美术出版社

范文南

月刊

1002-2953

msdg3151@163.com;msdg3151@yahoo.com.cn

024-23833151;23419510

110001

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29号

美术大观/Journal Art Panoram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立足东北,面向全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强调群众性、知识性、学术性与时代精神,为繁荣美术出版事业做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芳瀚海——敦煌研究院赵声良书记谈敦煌石窟的保护

    赵声良邹清泉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研究院赵声良书记在本文回顾了 20世纪以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及其本人保护敦煌石窟的艰难历程及取得的进展,部分内容尚未之见,兹整理成篇,补其阙如,以供研究者参考.

    敦煌石窟一带一路常书鸿樊锦诗数字化

    佛与情歌:克孜尔石窟第110窟"帝释窟说法"

    任平山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孜尔石窟第110窟壁画"帝释窟说法"在两处打破龟兹图像研究的心理预期.首先,乾闼婆没有配置头光,这不符合龟兹壁画的图式惯例.其次,佛陀面朝乾闼婆,而不是故事主角帝释天.这意味着叙事焦点在于佛陀和乐师之间的对话.作为普通信众的心理投射,此图再现了佛陀对世俗音乐以及人性的倾听与同情.

    龟兹石窟帝释天佛传歌曲

    论黄庭坚的书写意识

    李双阳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尚意书风,在北宋"皇权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及"禅教合一"的语境中兴起.在尚意书写中,黄庭坚以禅喻书、以书契禅,从书写中领悟存在的奥义,倾力于变革和创新,成为宋代唯一有资格与前代草书大师并称的人物.从尚意书写的时代语境入手,结合对黄庭坚禅悟性书论和书法文本的解读,敞开个人与书写传统、自然与自性等学术界较少涉及的话题,以关联性视角融合的方式,揭示黄庭坚书写意识与尚意共识的微妙差异,并追问此差异之由来,对黄庭坚的书写意识进行深度阐释.

    语境个人与传统自然与自性

    唐代书论中的"破体"辨正

    李立鹏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8世纪中叶,自"破体"被提出之后,"破体"逐渐成为诗歌中并不罕见的典故,并在后世书家的论述中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含义.本文通过梳理中古时期文艺理论中"体"的相关含义,对"小令破体"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前人对"破体"的定义并不符合唐代的语境.对于"小王破体"的理解,本文认为是王献之对王羲之书风样式的改变.

    破体文体王献之徐浩

    非是要字好:北宋儒学视域下的书学嬗变

    兰正江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儒者以诚敬为天理,以字好为私意,书法艺术以一种"害道"的形式存在,故仅承认书写之价值而无艺术之地位.文人学者为书法正名,将其视为道德之"余事".这一"余"字之妙用,使儒学与书学之关系由对立转为融合.文人书家引内圣之学作为艺术的根基,书法由此获得了否定超升的契机,即否定其仅作为技术性的存在,而超升其精神品格.在儒学的影响下,北宋书学的讨论重心亦由笔法探索而转变为对书写主体之关注.

    内圣二程余事修养否定超升

    《大驾卤簿图书》中"物"的神格化及象征性系统

    陈芳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驾卤簿图书》所涉问题非常广泛.本文主要讨论画中"龙旗十二"的源流、"物"的神格化和象征性系统,以及全画的图式结构如何模仿天象图,其象征性系统语义为何,中道的辇辂象马、旌节旗纛、箫鼓铙吹与军事行动的关系等,旨在从天文考古学的视野,解读《大驾卤簿图书》的文化密码,揭示"物"的神格化及象征性系统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大驾卤簿图书天文物语神格化象征性系统

    元代常熟缪贞父子与《山泾杂树图》研究

    车旭东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代后期的常熟缪贞、缪侃和缪佚父子富收藏、擅书画,常参与玉山雅集,与文人名士广泛交游.据文献材料,可梳理他们的生平、交游、收藏和书画艺术情况.虽然他们的书画传世稀少,但其家族在艺术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尤其是明代画家马愈忠实临摹了缪佚的《山泾杂树图》,卷后有59位元人和21位明前期文人题跋,题咏之多,堪称元代之最.由此卷不仅可探知缪佚的画艺和当时江南文人唱咏的盛况,亦可讨论其对明代吴门绘画的深远影响.

    缪贞缪侃缪佚《山泾杂树图》马愈

    晚明嘉兴鉴藏家汪砢玉生平与家系刍议

    徐凯凯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明嘉兴收藏家汪珂玉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其不仅与当时江南地区的著名藏家项元汴、董其昌、李日华等人互动频繁,且汲汲于塑造个人之文雅之士的形象.汪珂玉所辑纂之《珊瑚网》既是研究晚明书画史、鉴藏史的必备之书,也是汪氏本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证明.笔者以《珊瑚网》所收录之书画史材料为中心,试图对汪珂玉的生平及家系作一初步讨论,以明确汪砢玉生平之重要节点,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在晚明鉴藏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嘉兴收藏汪珂玉研究

    《历朝贤后故事册》:图像学视域下女性形象的历史诠释与社会期待

    李碧廖子昕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由图像学视域考察《历朝贤后故事册》中塑造的诸位贤后形象厘清十二册页表现的典故,由"故事册"中塑造贤后贤淑孝顺、勤俭仁厚、不佞外戚的性格特征审视清代社会对女性美德的认知和期待.从图像的功用、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出发,到焦秉贞的绘画风格、画面布置和色彩运用,探索人物形象的构建和塑造.统治者意欲让女性在欣赏绘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女学思想的熏陶.

    清代历朝贤后故事册女性形象历史诠释社会期待

    新见北大藏师酉盘拓片与师酉盘铭证真

    曾芬甜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曾为张长寿先生发表的闻宥藏师酉盘拓片为"海内孤本".本文刊布了一方新见北大古籍馆藏清人旧藏师酉盘铭文拓片,并从师酉盘与师酉簋的铭文尺寸对比、字形书法对比,以及师酉盘铭文布局、垫片观察等不同角度论证了师酉盘铭文的真实性,为西周金文与历史、语言文字、书法艺术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西周金文师酉盘拓片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