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书、画结合形式的主要发展时期,而学者对此前的两宋时期绘画中的书款问题则关注较少,仅对此时期绘画中的"隐款"现象有少量的讨论.但事实上,在现存的两宋时期的院画作品中,就已经可见较成体系的"隐款"与置于画面边缘的简洁款识两种款识形态,并存在特殊的"书仪"规制,以符合为宫廷创作的需要.这种较成体系的题名实践的形成,可能与此时期画史叙事的影响、画院的竞争机制,及院画家的师承与人际纽带存在重要联系.在此基础上,南渡之后,画院机制的松动推动了南宋院画家更为自由化与艺术性书款的题写与创作,可视为启发了元以后"书画结合"题跋艺术的早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