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继承了席勒和德国浪漫派用艺术-审美来解决主体正当性问题的思路,同时又试图去应对悲观主义所揭示的道德世界观解体的事实.尼采把克服科学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希望寄托于悲剧精神的再生,以古典学研究的形式表达了激进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他综合审美(感性)概念的双重含义,即超越论的形而上学意义和属于感官本能的生理学意义,提出一种旨在无条件肯定现世的生存的审美辩护;其中的若干核心观念或隐或显地贯穿于其后期的形而上学探索.在哲学审美论的范围内,艺术形而上学代表着从后启蒙时代审美理性主义向反启蒙理性主义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