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扫码查看
中国故事学本土化过程中形成了"类型文化学"和"生命树"两种研究范式.钟敬文的天鹅处女故事研究将类型学和文化人类学、考据学等相融合,开创了"类型文化学"范式.刘守华吸纳历史地理学派、比较文学、文艺学等理论,拓展至"故事文化学"范式,引领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间故事研究.刘魁立的"生命树"范式将类型学和形态学的内在关联打通,开启新世纪共时研究之路,深化了故事学的术语体系,堪称本土研究典范.近二十年形态结构研究呈现以下面向:检讨并丰富了故事学术语体系;深化叙事法则研究;阐发其他文类(传说、史诗、通俗小说)的生长机制.故事学的本土化建设应立足故事学学科本位、融通多学科理论、有效勾连形态结构和文化研究,不断提升故事学理论的阐释力,增强国际对话能力,实现走出本土、走向世界的目标.

漆凌云

展开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中国故事学 本土化 类型文化学 生命树 术语体系

2024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

2024JZDZ045

2024

民族艺术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民族艺术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4
ISSN:1003-2568
年,卷(期):2024.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