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晚清布特哈八旗贡貂"额丁"考

晚清布特哈八旗贡貂"额丁"考

扫码查看
道光十二年(1832),清廷改变了布特哈八旗计丁纳贡的传统,将索伦、达呼尔、摩凌阿鄂伦春正贡貂皮的征收对象,缩减为食俸饷官兵及1200名壮健无饷牲丁,免除了其余1575名无俸世职、贫弱牲丁的贡役,又以当年应贡3428人为"额丁",统计食俸饷人员的增减情况,据以确定之后历年的实际贡额.此举意在通过减轻税负来改善沉重兵役压力下三部人众的生计状况,藉以更好地发挥布特哈八旗的军事效能.咸丰九年(1859)、同治十一年(1872)、光绪八年(1882),1200名无饷牲丁渐改为披甲,贡貂终成食俸饷人员的专责.清末,因猎场丧失殆尽,布特哈捕貂生产停废,但清廷仍迫使其官兵照"额丁"购貂献纳,贡貂遂由针对生产活动开征的正常赋税,蜕变为赤裸裸的掠夺手段.

金鑫

展开 >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晚清 布特哈八旗 贡貂 额丁

2016

满族研究
辽宁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

满族研究

CHSSCD
影响因子:0.152
ISSN:1006-365X
年,卷(期):2016.(4)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