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清一代,满洲统治者始终强调坚持本民族的语言传统和尚武习俗,认为"满洲原以学习清语、专精骑射为要",由此赋予满语文以崇高地位,同时以设科取士的方式引导八旗子弟积极学习.清朝前期,在"首崇满洲"与"国语骑射"政策影响下,满族文化强势进入汉族文化圈,使得不少汉人加入满语文的学习行列,形成"汉人并习清字、满军亦通汉书"的局面,充分体现了满汉之间语言的深度交融.在现存清代满语语法资料中,《清书指南》成书时间最早,《字法举一歌》最为系统全面,这两份资料对于研究清代满语语法观念的形成与传承颇具参考价值.本文以此二书为例,讨论清人尝试把汉语传统虚词理论和方法移植到对满语语法的研究中;以及清人在阐释满语语法时,基于黏着语特征的术语创新等问题.就本质而言,此类文献是把满语当作一门外语,按照汉语母语者的认知思维,观察词的内部结构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从中拆解出具有语法意义的形态标记——虚字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