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贵州雷公山两栖动物物种组成与种群动态变化

贵州雷公山两栖动物物种组成与种群动态变化

扫码查看
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是两栖动物保护工作的前期基础.2014-2018年,采用样线法观测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组成和种群动态变化.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8科16属28种(亚种),其中濒危种2种,即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 leishanensis)和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中国特有种13种,贵州特有种4种;优势种为雷山角蟾(Megophrys leishanensis)、棘指角蟾(Megophrys spinata)、黄岗臭蛙(Odorrana huanggangen-sis)、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雷山琴蛙(Nidirana leishanensis)和尾斑瘰螈(Paramesotriton caudopunctatus).6月观测到的两栖动物物种数及个体数多于8和10月.海拔800~ <1200 m的两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均高于其他海拔梯度,随着海拔升高,两栖动物分布逐渐减少.2014-2018年,观测到的两栖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在2018年出现最低值.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mphibian Species Diversity in Leigongshan,Guizhou

刘京、魏刚、何玉晓、李仕泽、徐宁、徐海根

展开 >

茅台学院资源环境系,贵州仁怀 564500

贵阳学院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雷公山 两栖动物 样线观测 物种多样性 种群动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人才成长项目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贵阳市科技局贵阳学院专项

2018YFC050720031960099黔科合支撑[2020]4Y029号黔教合KY字[2020]234黔科合基础[2020]1Y083GYU-KY-

2022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48
ISSN:1673-4831
年,卷(期):2022.38(2)
  •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