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众观鸟和传统样线法调查应用于鸟类多样性监测的比较:以南京老山为例

公众观鸟和传统样线法调查应用于鸟类多样性监测的比较:以南京老山为例

扫码查看
对生物多样性进行长期的系统监测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公众科学的发展实现了用较少的资源投入对鸟类进行跨时空尺度的大规模监测.为了探讨传统样线法鸟类调查和公众观鸟对鸟类多样性监测效果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收集了老山地区 2015 年7 月至2021 年6 月的观鸟数据,并在2020 年7 月至2021 年6 月采用固定距离样线法对老山地区鸟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采用两种方法共记录到鸟类 214 种,其中有 83 种鸟类仅被观鸟活动记录到;2020 年7 月至2021 年6 月,公众观鸟记录到125 种,样线法记录到131 种.样线法监测强度为11,公众观鸟监测强度为 2.4~8;观鸟活动高峰时期集中在 5-6 月,地点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西南部,且避开村庄和城市主干道.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物种报告率结果,发现报告率差异最大的是研究区域的繁殖鸟类、猛禽以及稀有鸟类.观鸟爱好者每次出行记录到的鸟类物种平均数量大于样线法监测结果,公众观鸟为(23.57±20.04)种,样线法为(19.81±6.84)种.短期内两种调查方式都无法完整记录研究区域的全部鸟类;长期来看公众观鸟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鸟类监测的空缺.但公众观鸟活动很容易受到参与者偏好的影响,在时间、空间以及物种报告率上存在偏差,且存在监测强度不足、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设计和规范,减少公众观鸟数据集中存在的偏差,实现其在更广阔的领域为鸟类研究和保护提供数据基础.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Birdwatching to Line Transect for Biodiversity Surveys:A Case Study of Laos-han,Nanjing

biodiversityscientific monitoringcitizen scienceavian diversitybirdwatchingfixed-distance line tran-sectbootstrapping method

刘萌萌、张曼玉、韩茜、武大伟、王思路、鲁长虎

展开 >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生物多样性 科研监测 公众科学 鸟类多样性 观鸟 固定距离样线法 自举法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2023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48
ISSN:1673-4831
年,卷(期):2023.39(9)
  •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