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整治方式下红壤坡耕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

不同整治方式下红壤坡耕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

扫码查看
研究不同整治方式对红壤坡耕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影响,有助于从碳固定的微观角度揭示坡耕地整治时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坡耕地不同整治方式(人工牧草地、旱作梯地和茶园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配特征及其与总有机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坡耕地,0 ~60 cm土壤剖面上人工牧草地、旱作梯地和茶园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33.96%、9.12%和73.80%.0~60cm土层垂直剖面上,不同整治方式总体呈现出随着土层加深各自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降低的趋势,同时表现出<0.25 mm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总和高于大团聚体的;其中0~10 cm土层,各种整治方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有机碳含量呈增—减—增—减的“M”型趋势,以坡耕地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低.不同整治方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随着其粒径的减小总体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整个0 ~ 60cm土壤剖面,大团聚体(>0.25 mm)的团聚体有机碳储量总和远大于微团聚体(<0.25 mm)的总和.在0~ 10 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05 ~0.25 mm和<0.05 mm粒径下表现显著正相关(P<0.05);10~20 cm土层,1~2mm、0.05~0.25 m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尤其在0.05~0.25 mm粒径下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多添加有机肥或补充有机质,有利于增加红壤坡耕地团聚体有机碳并增强其碳固定功能.
Soil organic carbon change in soil aggregates after different farming practices on slope field in red soil area

黄荣珍、朱丽琴、黄国敏、贾龙、欧阳慧、申思佳、张腾升、樊后保

展开 >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99

整治方式 团聚体 有机碳 坡耕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

31160179KT201239

2018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南昌工程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0.272
ISSN:1006-4869
年,卷(期):2018.37(6)
  • 1
  • 7